清遠日報訊 1月12日,主題為“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背景下清遠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新時代、新思維和新方略”的講壇在清遠國際酒店開講,來自省內外的專家學者、政府人員、企業管理人員等近200人參會,共議清遠未來的發展機會及方略。該活動由清遠市德晟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省系統工程學會和廣東工業大學管理學院共同主辦。
當日的會議先后進行了6個專題講座和兩個主題討論。來自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廣東工業大學、廣東技術師范學院等單位的多位專家學者,從政策及經濟環境、新技術發展、城市品牌營銷等方面著手,分析清遠發展的優勢與劣勢,在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背景下,如何與“三地十一城”建立互通與融合,尋找發展機遇和面臨的挑戰。
主辦方之一、清遠市德晟投資集團董事長羅偉民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的提出,對清遠是重大的歷史發展機遇,本次講壇旨在共同探討在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背景下清遠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把脈清遠未來的發展。同時,德晟集團將發揮市屬國有企業的定位和作用,發揮投資導向作用,引導產業結構調整,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助力“橋頭堡”戰略的全面實施。
廣東工業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光宇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的背景之下,清遠應當豐富“后花園”的內涵,不僅要做珠三角生態、居住的后花園,更要做珠三角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的后花園,通過科技發明驅動技術創新進而驅動產業發展。廣東工業大學將發揮自身優勢,加強與清遠的全方位合作,成立清遠廣工大創新研究院,為清遠振興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現場觀點
借助“大灣區”戰略打通科創“全鏈條”
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戰略之下,清遠的發展如何借助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清遠市及各大企業如何主動融入“大灣區”戰略之中?如何從戰略層面加強與廣州的鏈接與粘性,共享資源價值,發揮清遠的資源優勢?
廣東工業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光宇認為,“創新能力強大”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特點,廣深科技走廊具有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大型科學基礎設施、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金融機構、科技服務機構等非常齊全的創新資源。而清遠正處于廣深科技走廊的輻射范圍內,應當抓住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會,與高等院校、科技企業開展全方位的產學研合作,打通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產業發展的科技創新“全鏈條”,通過科技發明驅動技術創新,進而驅動產業發展。
而廣東工業大學大數據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謝衛紅表示,目前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并深刻地影響到人類生活生產的方方面面。近年來,清遠進一步加大了穩增長、調結構的力度,產業轉型升級初見成效;同時,清遠也有交通、資源、產業等多方面的優勢,也有配套產業不夠、發展環境還需完善、城市輻射力不夠等不足,不妨將大數據作為推動清遠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動力、重塑競爭優勢的新機遇、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徑。
廣東工業大學管理學院品牌管理教授馮岡平則表示,經過30年的發展,清遠經濟發展穩步增長,各項社會事業也蒸蒸日上。而得天獨厚的區位、資源、交通等優勢,為清遠下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氨苯?清香溢遠;文化教育基地;國際森林度假;鏈接空港經濟區。這四個詞應該成為未來十年清遠品牌關鍵詞?!瘪T岡平認為,逐步充實城市品牌整體形象要素,強化品牌吸引力要素,形成知名度高的標志聯想物,是清遠城市品牌建設的任務。
國企在科創事業上可以有更大建樹
企業是經濟活動的基本單元,也是技術創新的重要載體。那么,在科技創新當中,國企的定位和作用應當是如何的呢?
“在科技創新方面,國企其實可以有更大的建樹的。對于清遠的國企來說,我認為應當做到三件事情: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融資;在市場競爭中做大做強自身;將資產轉化成資本,帶動地方產業轉型升級。”清遠市原社科聯副主席鄒錫恒認為,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骨干力量,既要成為地方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又要做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排頭兵,為做大做強地方制造業、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保駕護航。
鄒錫恒指出,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第三產業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清遠擁有的區位、交通、生態、旅游資源等優勢,過去得到了一定較快發展,但最大的經濟效益并沒有發揮。“對現有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將清遠的生態、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效益,從而拉動地方經濟發展,國有企業無疑是最有條件和最具優勢的?!编u錫恒認為,做大做強國有企業并不是“與民爭利”,而是責任分工。“當然,國有企業也要創新經營、管理理念,提高自身效率,充分參與市場競爭,通過自身發展促進地方經濟轉型升級?!睆V東工業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魏新對此表示了認同。以德晟集團為例,她指出,自2012年成立以來,德晟集團已經發展成為一家大型國有企業集團,資產規模達到120多個億,投資超過30家的公司,至2017年底德晟集團的融資授信額度已超過100億元,為清遠市城市建設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支持,發揮了較為獨特的作用。但從德晟5年的發展質量看,德晟的經營規模與其資產規模不相稱,存在可持續發展的隱憂,“其主要原因在于受到經營機制的極大掣肘?!?/span>
魏新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戰略之下,德晟集團第一步應當通過企業重組,讓德晟的企業規模繼續擴大,成為一艘“航空母艦”,以提升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同時,政府也應當讓德晟真正回歸市場,提升盈利能力和造血功能。“這需要政府的支持,在現行體制下,可能的方法是讓德晟成為清遠國企改革的試點單位、先行一步的企業?!?/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