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廣高速灣島大橋)
2014年的最后一天,二廣高速正式通車,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結束沒有高速通過的歷史。
而在此三個月前的2014年9月27日,樂廣高速正式通車,結束了清遠東部的英德市沒有高速的歷史。
廣樂高速、二廣高速相繼開通,清遠提前一年實現縣縣通高速的目標,對外交通大動脈全面打開。
作為構建清遠“五縱三橫”交通網的重頭戲,二廣高速的通車大大縮短了連山與市區、珠三角時空距離。從縣城出發3小時可達廣州,2小時達佛山,連山融入珠三角兩小時生活圈,旅游發展迎來“高速時代”。“有了這條路,家鄉人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边B山市民李先生說。二廣高速開通后,連山的農副產品迎來了更廣闊的市場。大貨車從連山出發到廣州,不僅比過去縮短1.5—2小時,還可以大幅度減少農副產品的損壞程度。
近幾年來全國各地,特別是省內興起了自駕游熱潮,地處粵北山區的清遠市成為周末和“黃金周”旅游的熱點城市。更為重要的是,樂廣、廣清、二廣等多條高速交通大動脈經過清遠市管轄范圍內,國省道成為了諸多外地車輛進入、經過的必經之地,路修的好不好,“毛細血管”通道是否順暢,將直接影響清遠的城市內外形象。清遠在發展高速大動脈的同時,打通國省道毛細血管可謂相當重要。
1 清遠交通網絡漸成規模
前幾年,清遠受水泥、陶瓷等資源型產業和超載超重運輸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清遠國省道公路路面路況差、路網整體水平不高。為改變全市“出省、出市道路基本無一完整好路”的現狀,我市三年前開始對國省道進行改造?!拔覄倎砬暹h的時候就暗自下了決心,5年任期內把所有國省道次差路全部改造?!鼻笆虚L江凌曾在多個場合中表示了對改造國省道的決心。
痛定思痛,我市化被動為主動,充分調動各級力量,創新建設模式,僅2013年一年就將全市21條爛路修復了16條。曾經爛到驚動省紀委被喻為清遠“爛路”“雙子星”的英坑二級公路和連怡一級公路大修在去年全面完工。列入市政府2014年十件民生實事首項的18個路面改造項目,大部分已經完工。今年全市剩余9條國省道改造在上半年完工后,清遠將與爛路歷史說再見,清遠的交通脈絡已越發順暢。
隨著高速公路大動脈的不斷暢通,清遠在國省道改造時也做到了主動與高速公路對接。高速公路作為主干道,只有與國道、省道、縣道很好地對接,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它的效益。清遠在維修這些路面的同時,科學地預留了相關出口,讓‘大動脈’和‘毛細血管’都通暢起來,真正實現大交通、大發展,使高速公路帶動效應發揮到最大。
實施大交通,建設橋頭堡,南融實現廣清同城,北拓穿越泛珠三角。到2020年,清遠將逐步建成總里程超1100公里、總投資規模超1000億元的“五縱三橫”高速公路網;現有1600多公里的國省道路面,有2?3的路面重新大修一遍,還有已開通的武廣高鐵和即將于2017年計劃開通的廣清城軌交通,在“十二五”期內,打造清遠立體交通升級版將實現。
清遠打造立體交通升級版的步伐正在加快,廣清城軌在去年進度較快,清遠段已完成所有拆遷,橋墩上已經上梁,該項目2015年將在2014年控制性先行工程已動工建設基礎上全線施工。
在加緊打通對外交通同時,清遠還通過擴容提質機遇,新建和升級市區、連州、英德中心城區一批市政道路,打通各地交通內循環,在大交通上做到內外循環的格局。
去年,燕湖新城完成詳規和專項規劃13項,完成征地1.2萬多畝,啟動76項道路和房建工程,累計完成投資71.4億元。市中心區民安路、峽山西路、站前東路等24項工程基本完工;北江東路、人民東路、鳳翔北路、清暉北路、黃騰峽大道等城市骨架路網進展順利,可望年內完成;鳳凰安置區等3個村民安置區全面動工;北江五橋完成投資1.5億元,北江四橋動工建設。英德東岸新城完成征地1500多畝,完成投資1.5億元,楊萬里大道、濱江東路等項目加快建設。連州城西新區完成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興連大道綠化亮化、南門大道西等工程已基本完成。
一年星移斗轉,一年彈指一揮。數千名清遠交通建設者苦戰一年,修高速、建橋梁、筑公路,如今的清遠已是粵西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為骨架,縣、鄉、村道等為支架的完整交通網絡,呈現出“四通八達”的繁榮景象。
事實上,自2003年以來,清遠實施“建設大交通、促進大發展”戰略,初步形成連接珠三角的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絡,為清遠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用“交通改變清遠”來說明公路交通建設對清遠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實不為過。不難看出,隨著公路交通的逐步完善,清遠與全國甚至世界的距離越來越近。
佛清從、汕昆、汕湛、廣清和清連連接線等新一批高速將在今年動工“十三五”時期全市將形成以“五縱三橫”高速公路網,京廣鐵路、武廣高鐵、廣清城軌軌道交通網,千噸級北江航道網為主骨架,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武廣高鐵清遠站、城南客運站為主樞紐,水、陸、空并存的四通八達的立體化大交通網絡,由市政路和國省道構成的“內循環”將與高鐵、城軌、高速路網等“外循環”無縫銜接,邁出引領城市蝶變的矯健步伐。
2 二廣高速通車,清遠實現縣縣通高速
去年最后一天,對于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福堂鎮鶴洞村村民來說最大的新年禮物就是二廣高速通車了,村里的大肉姜再也不怕放到爛掉賣不出去,村民們從村里出發2個小時就可以到達廣州。
對于這份新年大禮包,看著村前二廣高速高架橋上川流不息的車輛時,村民老楊想起了當年如何把二廣高速“搶”回來。按照二廣高速原方案(即寨崗方案),只“路過”連山,并不經過縣城和主要鄉鎮。如何讓二廣高速在連山“拐個彎”、讓少數民族地區騰飛?包括時任兩屆全國人大代表、連山福堂鎮鶴洞村村委副書記楊月梅在內的連山人全部開動了腦筋。
在2008年全國“兩會”期間,楊月梅和省里幾位人大代表聯名給中央領導寫信,希望二廣高速經過連山,為少數民族地區帶來福祉。他們的建議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關注和支持。之后,她又致信廣東省領導,希望二廣高速繞經連山并早日動工。2010年底,二廣高速終于順利動工。
對于“搶”回來的二廣,連山人民是用感恩的心支持高速建設的。福堂鎮有個搬遷戶,戶主叫華平,那天,他家的自來水管給二廣高速施工的鏟車鏟壞了,多處爆裂,指揮部駐鎮工作組干部叫他自己買材料把水管修好,然后拿發票到鎮政府報銷。買材料時他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說給商店的老板聽,店老板聽后就說,這事好事啊,我給你開個大數目,你拿去報,政府的錢,不拿白不拿。
華平想都沒想就說,是多少就寫多少,拿沒來由的錢我晚上睡不踏實。華平拿著600多元的發票找到鎮長,鎮長有些不相信,問他,就這么多?他說,全都在這里了。鎮長感動地對身邊的同事說:“真是個老實人,要是換個有私心的,沒三兩千下不了臺?!辨傞L隨即交待財會人員,給華平加300元人工費。華平只要100元,說,“政府也不富裕,攢著錢修路吧?!辨偫锏母刹柯犝f了華平的事,都十分感動。要知道,他可是縣里的重點扶貧戶,他新建的房子因缺錢樓梯間還沒蓋頂。
“路通財通”,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改革開放幾十年了,連山的經濟發展,連山各族人民的生活仍停留在“欠發達”水平,不就是因為路嗎?全縣人民都清楚,修好路是推動連山經濟發展,建設幸福連山的重要保證。山區群眾不懂得許多大道理,他們要的是實在。什么是實在?在他們眼里,出行方便,物流暢通,田地里產出的東西能賣個好價錢就是實在;有人來家鄉投資,能在家門口就業,不用出遠門打工也能掙錢就是實在。修筑二廣高速公路不就是為了實現他們夢寐以求的愿望嗎?這種打著燈籠也難找的好事他們能不支持嗎?拆一間舊房子,還一間新房子,劃算,支持;臨時租用地,給錢,不虧,支持?,F代農民不再鼠目寸光,他們把日子想得很長:路通了,賺錢的路子就多了。到那時,或許村民還能把房子裝修得漂漂亮亮的。
二廣高速通車后,我市將同時形成南北和東西向兩條出省主通道,連接周邊廣賀、永藍、清連、汕昆等四條高速公路,實現粵湘桂三省無障礙高速連通,成為連州、連山、連南、懷集等地和湖南西南、廣西東北地區通往珠三角西部最便捷的高速公路通道,并大幅節約行程時間。
二廣高速的帶動效應正在擴大,市委書記葛長偉在今年全市推進高速公路會議上說:“二廣開通后第一個元旦小長假,連南、連山縣城多了多少外來車輛,這個高速拉動效應大家有目共睹”。
如今有了二廣高速做后盾,連山也拉開了農業種植的全新規劃。未來,連山計劃借著便利的交通,引進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將特色農產品做成訂單農業,進行統一包裝銷售,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通過二廣高速把連山生態綠色的一面展現給珠三角更多人認識。
同樣得益于交通的還有連山的旅游業,特別是該縣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壓抑多年的旅游業將得到空前的開發。二廣高速建成通車讓連山的旅游發生跨越式的發展,使連山融入珠三角3小時經濟生活圈和廣西桂林、湖南長沙半天旅游發展圈,將有效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對于我市南部交通完善的地區而言,增加一條高速公路可能是錦上添花,但對于沒有高速公路的連山來說,苦于受制于交通,旅游、農產品一直養在深閨無人識,這就不僅僅是一條路,而是脫貧致富的希望,是致富大道。
3 樂廣高速:推動英德產業轉型升級
去年,我市另一個結束不通高速的地區是英德,樂廣高速的通車讓英德民眾有了通往珠三角的“新走廊”,進一步加快珠三角向粵北山區的產業轉移,對帶動粵北山區,特別是沿線欠發達縣、鎮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以往,京珠高速離英德市區40公里,樂廣高速的開通才能讓英德真正意義上實現通高速。高速通車之后將明顯縮短了英德通往珠三角各城市和內地省份的距離?!耙郧暗桨自茩C場要1個半小時,通車后1小時都用不了﹔原來去湖南、湖北等地方要拐彎到京珠高速,現在到長沙、武漢起碼縮短1小時車程?!庇⒌率忻裰芟壬嬖V記者。樂廣高速的開通給英德和順德的產業經濟合作區帶來好消息。如今,這里1畝的地價已從前幾年的5萬元漲到20萬元,對入駐企業的要求也提高了,從以前饑不擇食,到現在投資強度從以前的60萬?畝提高到200萬?畝,而且對進駐企業能耗、排污等指標有嚴格限制。
路通之后帶來的區位優勢和溝通交流的日漸頻繁正是有效加快和推動英德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從企業角度將大大降低物流成本,據沿線企業粗略統計,通車后1噸產品的物流成本將會降低20元—30元,這對于企業提高效率意義重大。且過去由于交通不便、運輸成本高導致的上下游產業很多配套型企業難以進駐的困難也將迎刃而解。
樂廣高速開通還推進了英德的產業轉型升級。由原來“兩水一礦”(水泥、水電、礦產)資源型和耗能型為主的產業向“兩電一機”(電子、電氣、機械裝備制造)等精品型乃至新材料、新能源的產業轉型。
用樂廣高速公司相關負責人的話來形容:“樂廣高速好像就是為英德而建,英德有了樂廣高速后會變得不一樣”。
二廣和樂廣的通車只是我市近年來打通外循環的縮影。自“十二五”以來,清遠全力打造“五縱三橫”高速公路網,構建區域綜合交通樞紐。隨著境內多條高速通車,“五縱三橫”除了連佛高速尚未動工外,其余均已通車。三橫在今年將全面動工。
經過“十三五”期再發力,清遠將在2020年基本建成總里程1166公里、總投資規模1000億元的“五縱三橫”高速公路網,并形成大市區環城高速公路,形成清遠南融北拓大通道,高速公路密度將趕超珠三角,達到國外東京、巴黎都市圈的水平。屆時,清遠將有6條高速公路雙向42個車道對接廣州,全省10條出省高速公路通道通過清遠的將有6條雙向30個車道,將大幅拉近清遠與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的時空距離,將形成環珠三角的粵北重要交通樞紐。
在建設高速過程中,我市征地走出了清遠經驗并在全省推廣。征地干部每天加班加點,沒有周末休息的概念,白天忙不完,晚上接著干,工作時間成了“5+2”“白+黑”;幾乎每一個參與征地的人員都得過大大小小的病。
被問及征地的心得,參與過高速征地的老黃講得很實在:“一定要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大家都沒話說,工作就好推進,群眾知道你沒騙他。如果偏這個護那個,群眾肯定信不過你,工作就沒法干?!?br>
征地工作離不開群眾的支持,樸素的村民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很堅定。沖的是二廣高速和樂廣高速早日通車。多少年來,因為沒有一條高速公路,沿線村民的木材、毛竹運輸困難,去一趟省城要走大半天。高速路通了,他們的木材、毛竹將可以更順暢地運往外界。
4 修補國省道:今年全市沒爛路
清遠并不遠,1600多公里的國省道路網通達東西南北,使這里成為南融對接珠三角、北拓連接內陸腹地的“橋頭堡”。然而,多年來由于資源型產業的開發、超限超載運輸的破壞,導致清遠境內國省道公路基本無一完整好路,“不怕清遠佬,就怕清遠路”的坊間流言就出自國道G106線佛岡段的“爛路”,這也成為很多外地人對清遠糟糕路況的印象?!?012年6月,我剛當市公路局局長時,去省里開會很多人開玩笑叫我‘爛路局長’。”蔡旭東無奈地說,當年全市出省、出市道路基本無一好路。前幾年,市領導帶香港投資商走國道G106去佛岡考察,一個上午的考察中就有客商汽車出現爆胎,到了下午該客商以有事為由提前離開佛岡。別的客商雖然表面上覺得佛岡投資環境不錯,但私底下交流還是認為等你清遠把路修好了我們再來吧。蔡旭東向記者介紹前幾年路爛對清遠發展的影響。
面對各級政府改善民生的強烈愿望和人民群眾“要走好路”的高漲要求,市政府提出“用兩三年的時間消滅市域國省道近1000公里的“爛路”、“次差路”,全面打造國省道公路升級版。把‘爛路’建設成‘好路’,‘好路’整治成‘美路’,讓‘出省、出市通道無一好路’成為歷史”的工作新思路。
前市長江凌亦坦承“目前條件下,要把清遠的次差路改造成為好路,難度非常大。一方面爛路太多了,改造量非常大。另一方面,手頭上能夠籌集的資金非常有限?!苯枵f,盡管困難重重,但本屆政府已將此作為任期內的一項重要工作。
2012年,國道G106佛岡南段成為了我市第一批國省道改造項目。2013年3月,國道G106線清遠段(佛岡南)路面改造工程動工,當年12月完工,其間還因為洪災耽誤兩個月,速度之快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這個項目實行的是新BT模式,利潤率本就不高,只有靠速度、管理出效益,拖的時間越久,企業的風險就越大。”該項目的施工單位廣東晶通公路工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張賢說。
國省道的維修改造與高速公路不同,很難市場化籌集資金。以前各地維修國省道,主要靠中央和省的建設資金撥款,加上地方財政出一部分。由于上級資金撥付程序復雜,往往等資金到位,時間已經過去很久,而項目的成本也早已上升。
“如果繼續‘等靠要’,不僅交通狀況很難快速改善,而且還要額外付出更多成本。”市公路局局長蔡旭東說,正是在這種情景下清遠創新了公路大修BT模式,“以時間換空間,以效率換效益”。
在這種模式下,施工單位要墊付資金,工程通過驗收后,再從政府回收資金。蔡旭東告訴筆者,與傳統模式不同,新BT不是以實物抵押,而是以中央、省及地方計劃撥付的維修資金作為抵押,吸收民間資本加快建設。在降低工程成本、保證工程進度質量方面,與傳統BT模式相比又進行了更為嚴苛的規定。
正是在創新中,欠發達地區清遠的國省道改造才得以快速開展,而當前清遠的交通建設模式甚至已作為樣本在全省推廣。
數字看變化
公路密度躍居粵東西北地區第一位
2014年全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完成投資86億元,全年實際完成投資105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122%,其中高速公路完成74.2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14,國省道完成15.05億元。至2014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6280公里,全市高速公路通車里程603公里,占全省的9.6%。2012年全市高速通車里程344公里相比,去年新增高速通車里程259公里。
“十二五”以來,全市交通基礎設施投資總額達310億元,新增公路里程6943公里,全市等級公路總里程達到24833公里,公路密度達到129.33公里/百平方公里,躍居粵東西北地區第一位,全省第9位。2013-2017年全省高速公路計劃建設項目69項、79個路段共5464公里,到2017年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8140公里。其中我市有8項目、10個路段共808公里,占全省建設計劃總里程的14.8%。預計至2020年,我市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可達到1100公里,占全省的10.2%。
2015年全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完成投資42.65億元,其中廣清城際軌道交通計劃投資8.36億元,高速公路清遠段計劃投資17.55億元,國省道完成7億元,航道及碼頭工程完成2.5億元,市重點項目及縣鄉農村公路完成7.24億元。
公路部門在2013年完成市域16個、260公里、投資超13億元的“爛路”改造項目“迎國檢”的基礎上,2014至2015年將籌資25億元對覆蓋市轄8個縣(市、區)范圍內的33個項目共633公里國省道“次差路”進行改造提升。實現用兩三年時間基本完成對占全省1/10里程的市域1600多公里的國省道中超過3/5的里程實施改造目標。
近5年來,每年我市向省交通廳爭取到農村公路建設指標500-600公里,占全省指標的1/10。為加快我市北部地區新農村公路路面硬化改造工程的實施,有效縮短農村公路建設的南北差距,促進農村公路建設平衡發展,解決聯系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